看書常常會看到爆點,例如從小聽到大的歷史故事,不知道有多少──
都是騙人的(大淚)
剛剛看到一段:
《竹書記年》:「桀伐岷山,得女二人,曰琬,曰琰。桀愛二女,無子。刻其名於苕華之玉,苕是琬,華是琰。而棄其元妃于洛,曰末喜氏。末喜氏以與伊尹交,遂以間夏。」
……當然不只是一段。還有一段呂氏春秋的,但是比較長一點,所以……
總之,所以說長久以來我們都被騙了麼T口T
什麼撕布啊惹來亡國之禍的、
其實一切的源頭是不甘受冷落的人類報復之心吧 囧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為什麼大人都要欺騙小孩子呢(歪頭)
都是騙人的(大淚)
剛剛看到一段:
《竹書記年》:「桀伐岷山,得女二人,曰琬,曰琰。桀愛二女,無子。刻其名於苕華之玉,苕是琬,華是琰。而棄其元妃于洛,曰末喜氏。末喜氏以與伊尹交,遂以間夏。」
……當然不只是一段。還有一段呂氏春秋的,但是比較長一點,所以……
總之,所以說長久以來我們都被騙了麼T口T
什麼撕布啊惹來亡國之禍的、
其實一切的源頭是不甘受冷落的人類報復之心吧 囧
為什麼大人都要欺騙小孩子呢(歪頭)
我記得在某處有看過,說什麼竹書紀年謬誤頗多云云
回覆刪除…到這個節骨眼了,又有誰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呢?
嗯,當然,作為評斷基礎的不會只有竹書紀年的一段話。竹書紀年的確是很多人都在說其中謬誤之處不少,但多少那都還算是比較早的資料了──比起後世的史書來說的話,是如此。
回覆刪除不過歷史本來就只是片面的記載,尤其是中國的史官制度,更是讓記載顯得政治化。我們不可否認,有很多地方被那樣這樣的描述其實只是為了達到某種政治目的。
例如,其實還是挺令人在意的,那就是商紂王。一個昏庸無道、而另添下人起而伐之的國君和一個年老體衰、實力大不如前而無法抵擋外敵入侵的國君,在這兩者之間,究竟何者為真呢?
……或許,真的挺感慨的吧。人死之後,什麼都隨人寫了。「勝者為王,敗者為寇」;最終,我的感觸也就在這裡吧(笑)